外盘基金做多势头正劲
近期市场基本面给投机商做多提供了机会。首先,美棉和全球库存消费比均为15年来的最低水平;其次,登记库存基本为历史最低水平,因此投机商做多不遗余力,棉价一路飙升,价格直逼100美分/磅。从最新的CFTC数据来看,截至9月7日当周ICE期棉投机基金净多头率为24.25%,连续第七周呈现增加趋势。在良好的基本面推动下,期棉投机净多头率有继续增加的趋势,棉价未来下调空间也将极为有限,市场对ICE期棉价格冲击100美分信心十足,冲破1995年117.2美分的更高纪录也不是没有可能。
抛储折标准级价格稳居20000元/吨之上
近期,阶段性的供应主体集中在抛储市场。9月19日,储备棉竞拍加权平均成交价为20750元/吨,折328级成交均价为21273元/吨,较前一日上涨近千元。截至9月19日,此次抛储累计成交481040吨,完成总计划量的80%。按照目前的进度,9月底前即可完成60万吨的抛储计划,到时候现货能否大量上市供应,对市场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,新花上市前可能出现资源青黄不接的局面。在大量抛储过后,国家还有多大的储备量可供调配呢?按照正常的储备要求,棉花应该保持一个月左右的正常储备,大致在90万吨左右,而本次60万吨抛售之后,国家储备棉很可能仅维持在60万—70万吨的水平,如果棉价继续上涨,将面临无储可抛的境地。
下游原料库存下降,产品销售依旧火爆
随着原材料的消耗,下游纺织企业工业库存进一步下降,采购意愿增强。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近期发布的《中国棉花工业库存报告》显示,9月初,被抽样调查企业棉花平均库存使用天数约为36.7天,已经连续4个月下降,准备采购原料的纺织企业占调查总数的70%,较8月初提高13个百分点。随着下游纱厂的提价,下游的传导效应已经显现。据下游纺企反映,近期棉纱价格大幅上调,销售依旧火爆,采购商大都全额现款提货,甚至款到发货,销售旺季有望持续到12月。
国内新棉开秤价格高企
目前,部分棉企开始零星收购,尽管品级不高、水分过高,但各地收购价格已上涨至4.2元之上,有的地区价格已经收至4.5元,且抢花现象十分普遍。新加工的皮棉需求良好,棉企随加工随出售,市场购销活跃。收购方认为当前棉花价格是正常供求关系的反映,下游纱厂大量高位从现货市场上购买棉花,高棉价消化能力不减,对即将展开的棉花收购是个有效支撑,收购价格高企将不可避免,且有望保持高开高走格局,这有利于增加棉农收入、稳定明年植棉面积。
政策因素分析
9月15日,国家发改委在国家棉花宏观调控联席会议上表示,不排除延长今年进口棉花配额使用期限和提前发放明年配额的可能。这给了本来就火爆的外棉市场更强劲的动力,而此次60万吨抛售后,国家储备棉也很可能维持在60万—70万吨的水平,为了增加后期的调控能力,一旦吸储,对国内市场而言又如同增加了一部分新的需求,同样面临两难的尴尬处境。滑准税,则更多是控制了进口棉花的质量品级,对棉价影响较小。近期政策面应关注9月27日发改委联合召开的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。
综上所述,基于基本面的强劲支撑,棉花价格已迈上新的台阶。在我国棉花产量堪忧、消费量增加、隐形库存空前消耗的前提下,外棉市场强烈看好中国需求,国际棉价有望触摸1995年的高点位置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