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,本报曾以《遇冷棉花今又热棉农心声有几多》为题,报道了在2010年棉花价格大涨的背景下,全国“百公斤皮棉县”――山东省高青县2011年的棉花春播情况。今年,在棉花价格大跌的背景下,棉农的心理又有何波动?造成棉花低迷的根源在哪里?带着这些问题,记者再次来到高青县。
棉价低,棉农植棉意愿创新低
高青县棉花产业化发展办公室提供的当地行情显示,2009年至2011年这三年间,籽棉开秤价格每斤分别为4.6元、5.8元、3.6元。与棉价一起波动的,是棉田的面积及棉农的心情。
唐坊镇司马村过去是远近有名的棉花种植专业村。每逢棉花盛开时节,村子会被花开如海的棉花包围。如今,原有的棉田被大片的麦田所取代。往年这时节,村民马明仁正忙着购买农资,备播棉花。然而今年,老马说啥也不打算种棉花了:“打工挣钱多,种粮效益不低,还不影响打工,何必在棉花上吊死。”
高青棉花生产办公室高级农艺师韩兆朴说,棉花价格如果低于每斤4元,农民就没什么赚头。眼下的价格肯定会影响棉农积极性,初步统计棉农植棉意愿下降20%左右,预计今年全县的棉田面积会大幅减少,很可能低于10万亩。
当然,选择坚守的也不在少数,常家镇刘坊村的李文文就是一例。她今年准备再种20亩棉花,谈及原因,她有自己的“小九九”:一来她是县里的棉花高产创建示范户,能率先用上新种子、新技术。棉花合作社还与她签了协议,农资、种子可先赊,秋后卖掉棉花再还账。二来棉花面积减少,说不定今年的棉花能卖个好价钱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