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。当前正值植树的最佳时期,由于速生杨树适应性强、生长快、用途广、栽植效益好等显著特点,备受广大群众青睐,各地迅速掀起速生杨栽植高潮,并由四旁零星栽植转化为规模化大面积发展。为了指导农民科学栽植速生杨树,确保速生杨树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,记者采访了省农科院刘振岩教授。刘教授认为,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农民朋友的高度重视。 第一是栽植密度问题。速生杨主要是指美洲黑杨树与欧洲黑杨树的杂交种品种,以及部分美洲黑杨树品种。生产加工板材与纸浆材兼顾时,适宜的栽植密度为株距3~4米,行距4~5米。具备投资能力强,立地条件好,选用冠型较大品种,以生产板材为主且前一二年安排间作时,可将行距扩大到5~6米。四旁栽植株距2.5~3米。过密栽植,不仅增加苗木、栽植费用,且由于杨树为强阳性树种,单株受光和生长空间受限,木材产量和质量都低。 第二是间伐问题。刘教授指出,间伐适用于已经栽植过密的林地,是迫不得已的挽救措施。如果设计建林地时就计划间伐,则应认为是劳民伤财的事。多数试验和经验认为,这种方式一是总产量不高,前期间伐所得均为低值小径材;二是间伐收入有时难以弥补苗木、栽植、间伐三项开支;三是消耗了地力;四是在密植环境中,幼树侧枝、根系发育不良,即使间伐,由于树冠狭窄或下部枝条衰弱枯死,也难以迅速转旺。由此认为,先密后稀的间伐方式不适于只有5~7年生长周期的速生杨,农民在计划种植速生杨时一定要合理安排密度。 第三是栽大苗问题。刘教授介绍,农民植树喜欢选大苗,认为大苗生长速度快,其实这是一种误区。杨树不同于绿化树,绿化树生长慢,栽植大苗可以短期内获得较好绿化效果,而速生杨生长速度快,春栽直径2.2厘米的一级苗,当年可成枝30~40条,干径可达6厘米以上。而大苗育苗周期长,成本高,刨苗运输困难,根系损伤重,地上部与根系失衡,其缓苗生长并不快,且主干多有弯曲或大疤,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试验使用直径1.8~2.2厘米的健壮苗,从生长学和林业经济效益综合分析,这是最适宜的选择。 第四是品种问题。前几年省林科院以全省区域化试验为依据,向全省推荐L35、I107等品种,这些品种都具有生长快的优点,并兼具一些特点,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使用。以往栽植的中林46、美荷、2001等品种,由于易风折、早落叶等缺点,将逐渐退出生产。另外,几个优良品种应搭配栽植,不可大面积全栽植一个品种。多品种搭配,有利于充分利用不同的土壤气候资源,生产不同材质的木材;有利于某些流行病虫害的防治。针对目前杨树品种名物不符、混杂严重的情况,刘教授建议育苗者应建立品种标本园、采穗园,以便客户看大树选苗木。这几年刘教授的工作就是针对杨树品种混杂做了选优提纯,建立了新的优良单株无性系。 第五是栽植穴问题。刘教授认为,目前大多速生杨栽植穴普遍偏小。树穴小、栽植浅,树不旺、易倒伏。栽植穴是幼树生长的基本条件,要挖80~100厘米见方的大穴,用秸草有机肥垫底,填加表土入穴。沙地、坡地更应挖穴改土。多施肥有时难以弥补改土的功效,改土的作用是长期的。
第六是施肥问题。刘教授介绍,近期农户咨询最多的就是施肥问题。广义的讲,杨树是适应性强,生长量大的树种。其栽培特点应是适度规模,较规范的简化管理。目前有的农户一味追求施用最贵的肥料,其实没有必要。我们建议结合村容村貌整洁,将废弃秸草、生活垃圾、枯枝落叶等有机肥料施入树下,然后每年每株树施碳酸氢铵1500克或尿素600克(分为3月、7月两次)即大体可以。杨树以氮肥需求为主,它不同于果树要开花、结果。对于第二轮伐期,应增加施肥量。
1 |